在安装完假肢回家会发现假肢穿着各种不舒服,感觉接受腔不是太紧了就是太松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接受腔都有哪些常见的问题呢?其实很多为我们做假肢接受腔的师傅,很多是没有经过科学的系统化培训的,基本都是老师傅带学徒过来的。如果你没有遇到一个经验丰富的师傅,就可以能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
今天给大家结合中国临床康复摘选总结一下:
(1)接受腔和残肢之间没有完全接触:
全接触接受腔有许多优点,增加了残肢的受力面积,使残肢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降低;改善了残肢的血液循环;患者穿上下肢假肢后有触底的感觉,行走时安全感增加;减少了患者的幻肢痛;减少了患肢出汗的机会;减少了残肢出现水肿的倾向。但是在实际装配中,很多假肢没有做到全接触,残肢末端与接受腔低端之间、残肢四周 与接受腔壁之间留有或多或少的间隙,还有人特意把石膏阳型底端补的很多,造成残肢末端与接受腔底端之间有一个大的空间,自然会形成一个负压腔,患者长期穿戴这样的假肢会对残肢的血液循环造成障碍,特别是对因血液循环障碍而截肢的患者更为不利;同时将减少患者对假肢的控制力,患者缺乏安全感,对残肢末端状况不太好的患者,可通过使用泡沫塑料垫或硅胶套而达到柔性接触,避免了残肢末端与假肢接受腔的硬性接触。
(2)残肢底端未承重:
患者截肢装配假肢后,应该能用其残肢底端站在接受腔底端上,对残肢底端承重的最大利用将是假肢装配后患者接近自然步态的重要一步。对残肢底端承重最大的利用还有比力的传递更大的意义;残肢底端的接触将通过患者的感觉神经系统把地面的压力和状况等间接的信息传递给患者。残肢底端的承重是使残肢骨承重并对抗脱钙(费活动骨质疏松)的唯一有效的心理方法;它对儿童年龄段截肢后生长的刺激有利。残肢底端承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截肢的高度和外科手术对软组织处理的质量。一般而言,当伤疤缝合处位于残肢前面并避开承重区域时,残肢底端是可以用来承重的,但当伤疤缝合处位于承重区域时,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后自身才成完全承重。对残肢承重性不太好的残肢,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残肢末端处软垫的厚度,可使用2-4层柔性接受腔材料。
(3)接受腔使残肢产生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障碍:
努力做到全接触和残肢底端承重就是为了既不损害动脉、静脉和淋巴循环,又补影响神经传导,更不能使残肢麻木。要达到这个目的,接受腔近端的横截面不能做得太小。过紧的接受腔入口迟早必然会导致慢性血液循环障碍及残肢末端的肿胀,后果就是过多的出汗导致形成湿疹,过热而形成水泡、慢性溃疡、接受腔入口处皮肤的严重病变。这样残肢底端就会真正丧失承重性,必然要通过一个更紧的接受腔入口来传递力,自然就会形成一个敏感的圆环,将更不利于血液循环和神经支配。因此残肢与接受腔的全接触、残肢底端的承重性将直接影响动脉、静脉、淋巴循环及神经支配的好坏。
(4)接受腔穿脱不方便:
对患者来说,即使身体和生理的功能降低了,也应该不借助外力来穿脱接受腔。在舒适、安全的体位、包括坐位,无需使用特别的力和技巧就能穿脱接受腔。最理想的情形就是患者能穿靴子一样地穿脱假肢;尽可能避免使用系带、腰带、髁楔形块及穿戴辅助器。接受腔应很好地包容残肢,不能包得过紧或过松。接受腔尺寸修的过小,残肢不容易穿到位,残肢末端不能和接受腔的底端接触;即使强行穿到位,患者也会感觉不到,影响血液循环、假肢步态等,患者脱下假肢也很困难。接受腔尺寸过大,残肢很容易穿上,但患者一旦进入摆动期,假肢极易脱落或为了防止假肢脱落,患者将消耗大量的能量,并影响步态。这都将严重影响患者对假肢的态度和信赖程度,极易导致患者最终放弃使用该假肢。
(5)接受腔清洗、维护不够:
吸着式接受腔直接与皮肤接触,如果接受腔内表面不清洁,会增加残肢皮肤感染的危险。患者应在每天晚上睡前将接受腔没表面擦拭干净,可用毛巾浸淡肥皂水擦拭,然后自然晾干。接受腔内衬套、衬垫等因常被汗浸湿,附着污物后会产生臭味,应经常用毛巾浸药肥皂水擦洗、晾干。残肢套更应该经常清洗和更换。
(6)接受腔再适配性差:
当患者的体重增加或减少时,残肢的体积变化会在1个月左右出现。残肢和接受腔的全接触要求对接受腔有比以前更多的适配。在接受腔侧壁、底端和边缘上黏贴填充材料就能很简单地解决再适配问题。
(7)接受腔的悬吊性不好:
力和运动在残肢与假肢间无损耗地、直接地进行传递,是截肢者康复的前提条件。接受腔的悬吊功能则有效地保证了残肢与假肢间力和运动的传递、降低了能量消耗。要充分利用各种悬吊机制达到最佳的悬吊效果,例如现代小腿假肢中的髁上包容小腿假肢(ptk)、包髌式小腿假肢(pts)是利用髁上包容来悬吊的,在制作时一定要把髁上的形状修出来,内外尺寸修到位,绝不能做成向外的喇叭口,否则将起不到悬吊作用。
(8)接受腔的静态对线错误:
接受腔对线的目的是为了在假肢装配时确定接受腔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从额状面、矢状面、水平面三维空间对接受腔进行定位。额状面确定内收和外展角度,矢状面确定屈曲和伸展,水平确定边缘走向及整个假肢的长度。常见的错误对线是没有将接受腔静态对线的一般原则和不同患者残肢的差异联系起来,导致静态对线错误。以小腿假肢对线为例:通常要求膝关节屈曲5°。但是在很多人不管残肢长短一味用5°来对线,这是错误的。正常的方式是:长残肢大于5°,中等为5°,短残肢5°-10°之间。对膝关节有屈曲挛缩的小队残肢患者,对线时屈曲角度可在膝屈曲挛缩角度的基础上增加1°-5°,并要求患者经常做膝伸展运动,慢慢降低膝屈曲挛缩角度,随后也须及时调整角度。在额状面上看,小腿端残肢看上去呈外展姿势,长残肢为内收姿势,这是由自然生理走向决定的;在制作小腿假肢接受腔时一定要考虑到这种走向,否则将产生异常步态。